2025年清明年假期間跟老婆大人告了個假,環了台灣小半圈,從西濱北上--新竹內灣、宇荖、北橫、宜蘭大同、台7甲線、武陵農場、梨山、合觀山、武嶺、清境農場、埔里、鹿港,兩天一夜的行程,第二天連續騎乘十小時,竟然不覺得累,果然RT真的非常適合長途旅行,三年前同樣的行程騎著小鳥,疲累程度遠大於騎RT。
我想說的重點是這次騎回來,前避震漏油非常的嚴重了,已經滴得發動機蓋到處都是,不處理不行了,一台15年老車,避震器漏油是一件正常的事情,重點是要怎麼去處理它。
RT 跟 大鳥一樣使用的是BMW 專利的 televeler 前懸吊系統,這種前叉型式是在80年代由英國的Saxon-Motodd 所研發,這種前叉系統是由一隻避震器,利用連桿連接前輪,其前輪旁的兩隻管子不負責避震作動,此類型系統主要目的是要減輕簧下重量,以及消除剎車時前叉下沉時牽引力的改變,從而提高舒適性與穩定性。原本使用這套前懸的有R、RT、GS系列,但新的R已經改用大家都在用的潛望鏡式避震,成本和重量問題吧,現在也只有百萬級的BMW的重機才肯花重本用這套懸吊。
我由小鳥換RT,也是想體驗BMW引以為傲的三大技術,水平對臥引擎、televeler前懸、paralever 後懸。小鳥是一台好車,但它用的是潛望鏡式前叉、單缸引擎、鏈條傳動,跟的日系車一樣的配置,只有那個logo能騙外行人,但BMW機車的精髓在小鳥身上是展現不出來的。
2010 年RT 前避震配的是ESA 電子避震,三段式阻尼調整,無預載調整。大鳥的則是阻尼和預載都可以用電子調整。難怪我用motoscan做避震器校正時前懸吊一直error,原本就沒有預載調整功能,看來所有好料還是在GS大鳥身上。君不見R1300GS上市發表很久,R1300RT一直還看不到影子,銷售量也是讓BMW偏心的原因,RT賣太少了,希望RT系列不要就此停產。
對於前避震器漏油的對策有四:
1、換原廠全新品:這個一定不在我的考量之內,這價格我連問都不想問。
2、中古品:除了難找,中古品買來也有可能馬上就漏油了,畢竟這代的ESAII避震也
只有2010~2013銷售,12年的中古避震妥善率也讓人考慮再三。
3、社外改裝避震器:當然就是直上歐老師了,但直上ohlins 撇除價格因素,原本的電
子控制就會失效,只能手動調阻尼和預載了。
4、整修:避震器拆下送修,但不知道這電子避震器有誰會修?
最後決定整修,找遍了歐洲、台灣、大陸:
歐洲有人會修,看起來也蠻專業的,但維修費、運費、風險也讓我考慮再三。
台灣可能有人也會修,但找不到,可能這些高手都很低調。
大陸淘寶就有人說專修寶馬摩托避震,看它吹嚧得蠻有樣子的,就給它一次機會。
於是就來拆避震了,車殼、油箱蓋拆光光,音響主機也要拆掉,比較麻煩的是ESA電子控制線藏得很裡面,非常難拆,避震拆掉後前輪就會掉下來,要用千斤頂頂住。
避震要洗乾淨包裝好,順豐寄大陸1.5kg包裹NT637元,三天廠商就收到了。不到一天就整修好寄出,維修費RMB800,運費到集運倉RMB26,只能說台灣寄大陸運費超貴。
目前這篇文章發出時維修好的避震還沒收到,等到裝好試車完成再補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